《一个真实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女孩为救丹顶鹤而陷进沼泽一去不回的感人故事。这个小姑娘叫徐秀娟
徐秀娟的故事
1964年10月,徐秀娟生于黑龙江齐齐哈尔市扎龙屯的一个养鹤世家。她爸爸是扎龙保护区一位鹤类保护工程师,妈妈也曾在扎龙保护区养鹤10年。徐秀娟小时候常帮着父母喂小鹤,潜移默化中也爱上了丹顶鹤。
1981年,因当地中学高中停办,17岁的徐秀娟到扎龙自然保护区和爸爸一起饲养鹤类,成为我国第一位养鹤姑娘。她很快就掌握了丹顶鹤、白枕鹤、衰羽鹤等珍禽饲养、放牧、繁殖、孵化、育雏的全套技术,她饲养的幼鹤成活率达到100%。她的出色工作得到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阿其波尔德博士的称赞。
1985年3月,徐秀娟自费到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系进修。尽管学校考虑到她的实际困难,为她减免了一半学费,她仍然吃不起一天6角钱的伙食,一直靠馒头就咸菜维持每天的紧张学习。第二学期,因交不出学费,生活又难以为继,她曾背着老师和同学,数次献血换来一些钱来维持学业。后来,她又决定把两年的学业压缩在一年半内完成。经过艰苦的努力,最后考试11门功课中10门功课成绩为“优”或在85分以上。这期间,她还自学了英语。她靠献血换钱的事,握液是她去世后,人们在她用英语写下的几页日记里发现的。
1986年,徐秀娟远赴丹顶鹤的迁徙越冬地、正在筹建中的江苏省盐城自然保护区,啥也没带,就带着三枚鹤蛋上路了。这是秀娟带给盐城保护区的一份礼物,3只鹤蛋对她来说是3只未来的小鹤。迢迢5000里路程,徐秀娟用一个人造革包、一个暖水袋、半斤脱脂棉、一个体温计来照料着那3只鹤蛋。蛋装在人造革包里,温度、湿度只要稍有变化,小鹤就孵出不来了。如果火车上断了开水,她就得把鹤蛋贴肉揣在怀里,因为人的体温正好是37度左右。就这样一路火车一路汽车,小雏鹤最后破壳而出。那3只小鹤分别被秀娟叫做龙龙、丹丹和莎莎。
没有人知道,对那3枚鹤卵秀娟付出了怎样的关爱;但是人们知道,在美国进口的最先进的孵化器里,也死过小鹤。
经过83个日日夜夜的细心照料,3只小鹤终于展翅飞向了蓝天。
徐秀娟深深地爱着这些生灵,鹤已经成了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87年6月,徐秀娟从家里赶往盐城,与她同行的还有从内蒙古带来的两只天鹅。她叫它们黎明和牧仁。一下悄碰火车,迎接她的却是丹丹的死讯。这是她最心疼的一只鹤。丹丹一只腿有毛病,走起路来就像跳一样。秀娟带它到野外捉虫子时,它对秀娟特别亲近。
没有人知道在那种情况下,秀娟流了多少泪。
因为黎明生病,秀娟在宿舍里养护了它8天,黎明康复了,她却病倒了。病还没好,她又经启皮谈历了一次打击。她万没想到,龙龙会在打针时吐血而亡。
秀娟嚎啕大哭,她在日记里说:从没在人面前这样哭过,丹丹去了,龙龙也去了,可怜的莎莎吓得转身就逃,我难以平静。
黎明身体康复后,和牧仁在复堆河里洗澡嬉戏,因玩得过于高兴两只天鹅忘了回家。秀娟找了它们两天两夜。9月16日,人们在复堆河里发现了秀娟。她的身体蜷缩着,仿佛还在为丢失天鹅而内疚,为丹丹、龙龙的死而自责。
9月18日,白天鹅黎明和牧仁飞了回来,可它们再也见不到挽救过它们生命的秀娟姐姐了;它们看见1000多人聚在一起举行了一个仪式。那天,天空中还出现了日全食。
徐秀娟去世时只有22岁。
是真实故事,出自《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真实的故事》是音乐人解承强为朱哲琴度身定做的歌曲。该曲讲述了徐秀娟为了保护丹顶鹤,献出生命的故事。
1986年,徐秀娟受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的邀请,前往一个不迁徙的丹顶鹤野外种群。徐秀娟带去了3只丹顶鹤的蛋,并用她的体温孵育出3只小丹顶鹤。
1987年6月,徐秀娟从扎龙自然保护区带了两只丹顶鹤赶往盐城。当时,这两只丹顶鹤没有按时归巢,徐秀娟便外出寻找,最终在沼泽地遇难。
扩展资料:
徐秀娟的父亲徐铁林,是我国第一代养鹤人。第一次接触丹顶鹤,秀娟才12岁。
徐铁林时常把需要照料的小鹤带回家,让妻儿帮忙喂养。徐铁林的女儿徐秀娟天性聪明,很快便熟悉了鹤的生活习性,在帮忙喂养的过程中慢慢地爱上了丹顶鹤。
1982年,因学校停办,年仅18岁的徐秀娟不得不放弃了学业。她开始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工作。进入鹤场第三天起,她便能独立圈养小鹤,识别鹤的编号,记住每只鹤的出生年月。
这是一种神奇的缘分。在徐秀娟的精心照料下,她饲养的幼鹤成活率高达100%,创造了中国养鹤的奇迹。
1986年5月,徐秀娟被邀请到刚筹建的江苏省盐城滩涂珍禽自然保护区创业。面对艰难的环境,徐秀娟带着3枚鹤蛋毅然南下,从穗晌几千公里之外的内蒙古辗转3天3夜到达尚未通火车的盐城。
在缺乏先进装备的情况下,徐秀娟依靠一个人造革包、一个暖水袋、半斤脱脂棉、一个体温计,一路小心翼翼地将3枚鹤蛋带到盐城。
在盐城一个废弃的军用小岗楼里,她克服重重困难,运用自身丰富的养鹤经验成功孵化了3枚鹤蛋。83天后,经她孵化的3只雏鹤展翅飞翔在盐城的蓝天上。
1987年9月16日,徐秀娟为追寻一只白天鹅滑入保护区的一条小河,献出了生命。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从此再也不见那位工作认真、与丹顶鹤同吃同住的姑娘。
这位中国环境保护战线第一位因公殉职的烈士,从此长眠在江苏盐城。
徐秀娟有个弟弟叫徐建峰,对于徐建峰来说,姐姐是他心中的英雄。他没有后退。1996年,徐建峰毅然从齐齐哈尔市建华厂,调入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当起了护鹤人,像父亲和姐姐一样。
一干便是18年。是的,18年。他本可以多干很多年的。
“单位再小的事儿,也是大事儿,家里再大的事儿,都是小事儿。”这是和徐建峰搭班子一起工作的鹤类驯养繁育中心主任郭立业对他的评价。
在丹顶鹤的繁育期,他十天半月回不了一次家。为了掌握第一手材料,他带领同事徒步穿行扎龙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地带,用GPS定位丹顶鹤的巢区。
在湿地中跋涉十分劳累和艰苦,有猜液锋数不尽的蚊虫叮咬,夏天酷热难耐,有时甚至要冒生命危险,但徐建峰丝毫不退缩,常年坚守在第一线。
负责丹顶鹤的繁育和野外救护是徐建峰在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工作。每年的4至6月是鹤卵的孵化期,他心中惦念的总是鹤巢、鹤卵的安全。
多年养鹤护鹤的经验让徐建峰对丹顶鹤的生活习性了如指掌,他能准确地定位湿地腹地内散养鹤巢的具体位置,对丹顶鹤的产卵数量,甚至到每个卵的破壳时间都能算得八九不离十。
在他带领下,自2008年以来,丹顶鹤繁育和育雏成活率创建区以来最高,育雏成活率达90%以上,逐年呈上升趋势。
18年来,徐建峰不辞劳苦地工作,为野化丹顶鹤建立稳定的散养繁殖基础、为丹顶鹤种群壮大做出突出贡献。爱鹤如命是同事对徐建峰的由衷赞赏。
像以往埋耐一样,2014年4月18日早上,徐建峰趟水约2公里,进入扎龙湿地腹地。
他想观察散养丹顶鹤的繁育情况。
当天中午,他发现一只散养丹顶鹤的鹤雏和一枚鹤卵。为了确保鹤雏的成活,他在湿地里工作了1天。次日上午,不放心鹤雏和鹤卵的他,再次回到湿地看护。
一切来得太过突然。就在返程途中,由于连日疲劳,致使摩托车失控掉入路基下的水沟内,徐建峰因公殉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个真实的故事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鹤情 三代缘
不知道多少人还记得朱哲琴当年唱红的那首《一个真实的故事哗局旦》:“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为她诉说,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歌中讲述的是一位养鹤姑娘为了救护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牺牲的故事。
这首歌,曾经打动过无数人,1964年10月,徐秀娟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个满族渔民家庭,她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1981年8月,刚刚17岁的徐秀娟就跟随父亲徐铁林来到扎龙自然保护区养鹤。养鹤是保护区最累的活。
徐秀娟担水、配食、喂鹤、放鹤、清扫鹤舍、诊治护理病鹤,样样干得都十分出色,她单独饲养的幼鹤成活率达到100%。经过驯化的小鹤能听人指挥跳舞、飞翔。国家领导人来保护区视察,曾观看徐秀娟的驯鹤表演,扎龙自然保护区的驯鹤技术也随之闻名中外。
1986年5月,徐秀娟完成了在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系两年的学业后,离开了家乡,来到了江苏盐城滩涂珍禽自然保护区工作。这里是丹顶鹤的主要越冬地,有大片的滩涂沼泽地,长满了芦苇、盐蒿,一条自北向南的复堆河天然地把沼泽地和村庄隔开,人迹罕至,是十分理想的丹顶鹤栖息地。
在盐城保护区,徐秀娟的才干得到充分发挥。并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钻研养鹤技术。在1986年召开的中国第三届鹤类联合保护委员会会议上,徐秀娟撰写的论文,受到专家的好评。1987年9月15日,也乱扰就是徐秀娟在盐城工作了一年零四个月的一天夜晚,她为了寻找一只走失的丹顶鹤而牺牲在复堆河中。
徐秀娟是我国环境保护战线第一位因公殉职的烈士,她将23岁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一生热爱并为之呕心沥血的养鹤事业。为了纪念这位年轻的护鹤天使,江苏盐城和齐齐哈尔市扎龙自然保护区分别修建了纪念馆、纪念碑,宣传徐秀娟的腊迅事迹,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热情。
扩展资料
一个真实的故事
歌曲原唱:甘萍
走过那条小河
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女孩
她曾经来过
走过这片芦苇坡
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女孩
她留下一首歌
为何片片白云
悄悄落泪
为何阵阵风儿
轻声诉说
Hi hi
还有一群丹顶鹤
轻轻地 轻轻地 飞过
走过那条小河
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女孩
她曾经来过
走过这片芦苇坡
你可曾听说
有一位女孩
她再也没来过
只有片片白云
为她落泪
只有阵阵风儿
为她唱歌
Hi hi
还有一群丹顶鹤
轻轻地 轻轻地 飞过
只有片片白云
悄悄落泪
只有阵阵风儿
轻声诉说
Hi hi
轻轻地 轻轻地 飞过
参考资料凤凰网-27年前,女孩为救丹顶鹤牺牲;